近期,细心的市民在南沙的公园和道路绿化带会发现一番“小忙碌”:
养护人员身背器械穿梭林间
保洁人员仔细检查园区角落
水池中游动着专食蚊虫的鱼类
入口处贴心放置驱蚊水
宣传栏也换上了
崭新的防蚊科普知识
……
这是南沙区为应对蚊媒传染病风险,特别是防控由伊蚊传播的基孔肯雅热,在公园等人群密集地带全面开展的环境整治与科学防蚊行动。
为做好“双热”防控工作,南沙区林业园林建设发展中心组织开展了清理积水、清除垃圾、科学消杀等行动,并通过维护设施降低孳生密度、疏剪密枝减少荫蔽环境,最大程度减少蚊虫在公园等绿化区域孳生。
那么外出期间应该
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呢?
南沙区林业园林建设发展中心
发出温馨提醒
①环境防蚊,从源头减少蚊虫孳生
● 清除积水:定期清理房前屋后的积水容器,如花盆托盘、废旧轮胎、水桶等,避免积水成为蚊子孳生地;对于无法清空的水体(如景观池),可投放灭蚊幼虫药剂。
● 改善居住环境: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,杂草、垃圾及时清理;农村地区尤其要注意猪圈、牛棚等畜禽圈舍的卫生,定期消毒灭蚊。
②个人防护,避免蚊虫叮咬
● 物理防护:在蚊虫活跃时段(清晨和傍晚)尽量减少户外活动,如需外出,穿长袖上衣、长裤,选择浅色衣物;室内安装纱门、纱窗,使用蚊帐(尤其适合婴幼儿和老人)。
● 化学防蚊:外出时在暴露皮肤涂抹合格的驱蚊剂(如含避蚊胺、派卡瑞丁等成分);在蚊虫密集区域,可使用蚊香、电蚊拍等工具辅助灭蚊。
③旅行防护,做好自身健康监测
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前可提前了解当地流行情况,从流行地区回来后12天内做好自身健康监测,出现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旅居史。
还有一些你关心的“Q&A”
Q:基孔肯雅热是什么疾病?会人传人吗?
A:这是由伊蚊(花斑蚊)叮咬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,主要通过“人—蚊—人”循环传播,不会通过呼吸道或接触直接人传人。
Q:感染后有什么症状?多久发作?
A:潜伏期通常3—7天,最长12天。典型症状为突发39℃以上高热、腕踝关节剧痛(常致行动困难)、全身斑丘疹,部分患者伴结膜炎或畏光。
Q:公园游玩如何防蚊?
A:避开伊蚊活跃时段(6:00—9:00及17:00—19:00);穿浅色长袖衣裤;使用含避蚊胺、派卡瑞丁等成分的驱蚊液;注意勿在树洞积水处逗留。
来源:广州南沙发布
配先查配资-配先查配资官网-配资平台app-正规炒股在线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